本实验室与国内、省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包括:
在国内与中建总公司、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铁建、地震局力学研究所、同济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、湖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国有大型企业共同申报和承担了973、863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前沿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项目。
与中建总公司、北京建工集团、中广核等大型企业开展了全面的研究合作,并为企业培养了结构工程、防灾减灾、岩土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。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,发挥了实验室的开放与社会服务的作用。
在黑龙江省与省建设集团、大兴安岭林业局、哈尔滨工程大学、哈尔滨理工大学、东北林业大学、东北石油大学等30多所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,进行学术交流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,实验室为地方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了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,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,加大开放力度,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。近5年通过多种渠道筹资,设立开放基金总计约100万元。迄今已接待国内外十几所院校、科研机构及相关公司人员到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,设立开放课题20项,
实验室近五年来开放课题
序号 | 姓名 | 单位 | 时间 | 工作 方式 | 研究内容 |
1 | 陈宪麦 |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| 2006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与防治研究 |
2 | 单德鑫 | 东北林业大学 | 2006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预测 |
3 | 王林安 | 中国文物研究所 | 2006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应县木踏修缮加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|
4 | 李荣 | 南京金海设计公司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建筑环境的生态问题研究 |
5 | 于万钧 | 东北电力大学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高性能计算技术及其在结构健康检测过程中的应用 |
6 | 解恒燕 | 大庆八一农垦大学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内置钢箱-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研究 |
7 | 公茂盛 |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结构振动台模型态参数识别新方法研究 |
8 | 王春刚 | 沈阳建筑大学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冷弯薄壁型钢直接强度法的研究 |
9 | 张壮南 | 沈阳建筑大学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悬伸梁和连续梁体稳定性能研究 |
10 | 傅继阳 |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| 2007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强/台风场作用下大跨屋盖结构风致振动的原型实测及风洞实验研究 |
11 | 张茂花 | 东北林业大学 | 2008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全寿命设计方法研究 |
12 | 单炜 | 东北林业大学 | 2008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季冻区高等级公路路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|
13 | 丁琳 | 黑龙江大学 | 2008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 |
14 | 刘丹 | 哈尔滨商业大学 | 2008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海洋平台结构管节点焊缝缺陷损伤评定方法研究 |
15 | 武胜 | 东北林业大学 | 2009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高强新型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|
16 | 郭乃胜 | 大连海事大学 | 2009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道路冰雪自融与防滑技术 |
17 | 杨少伟 | 山东建筑科学院 | 2009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活性粉末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|
18 | 孙绪杰 | 黑龙江工程学院 | 2010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朝鲜混凝土小型砌块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|
19 | 高桂波 |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| 2011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骨料含泥降低聚蓤酸减水效果的机理与抑制措施研究 |
20 | 金晓飞 |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| 2011年 | 本实验室工作 | 装备式钢结构柱宅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|